这个患有痉挛的少女,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残障而自怨自艾,相反积极面对人生,克服身体的障碍,除在庇护工场工作外,更为特殊学校编写电脑程式,当义工、为复康机构写专栏等 ......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姚佩玲。初见到她,觉得有点心痛。她不能控制四肢肌肉,面部的肌肉亦会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更不能直着腰坐在轮椅上,额角微微冒汗,看上去像很吃力似的。然而,她经常带着满足的微笑。
佩玲与香港很多市民一样,出生于贫穷的家庭,父母需要外出工作,自少由祖母照顾。据她的医生说,可能是出生时太迟送到医院,婴儿在母体过久引致缺氧,所以一出生便有着严重痉挛,因为大部份肌肉都不受控制,坐在轮椅上像是会随时要掉下来。佩玲忆述:“自小我便知道自己与普通孩子不同,行动和样子看来也是怪怪的,不接纳及奇异的眼光实在叫我受不了,因而产生自卑、自怜、悲观及逃避的心态。”
由于佩玲有严重痉挛,与其他特殊学校的儿童不一样,她是需要卧在地上上课。有一天,课室的电风扇因短路起火,老师立即带同其他坐轮椅的学生离开课室。在这危急关头,她问自己:“我是否枉过了这生?”后来一位职业治疗师及时抱她离开,才幸免于难。经过这次遭遇,加上在宗教信仰的支持下,佩玲对生命有了很不同的看法。她不再活在自怜的世界里,更不想白白浪费了生命。她说:“开心与不开心日子也会过,倒不如开开心心活出每一天。”她亦明白到每个生命都是同样宝贵。她身体的缺陷可由别人的帮助而补足,亦因如此,人世间的爱透过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照顾和其他朋友的帮助得以彰显。同样地,她亦可将自己的爱和关怀,献给其他人,难怪她经常说:“我一无所缺!”
佩玲的体质很差,不能坐稳,经常要躺卧,起居饮食很不方便。一位家庭职业治疗师在多番尝试下,找出最合适她的坐姿,然后设计了一张轮椅,使她能在轮椅上坐得舒舒服服。今天她可在轮椅上吃饭、看书、工作等等,连说话也比以前清楚和大声了。
另一方面,由于佩玲手脚肌肉不受控制,学校的职业治疗师将佩玲转介予一所专为残障人士设计辅助仪器的机构。这机构为佩玲特别设计了一个操控电脑键盘的工具。这个仪器由数十伙闪灯组成,每伙闪灯代表了一个键,闪灯跳动到某一个位置时,便利用吹气吸气掣来改变气压,以控制该电脑键。佩玲起初学习使用这辅助仪器时,感到很辛苦,不知如何控制,只是望着闪灯走动,一会儿便头晕眼花,经过多番努力后,佩玲终能透过这种吸气吹气的方法,在互联网上驰骋,与人沟通及从事文字的工作。
姚佩玲的第一本作品《轮椅上的小鸟》即将出版。书内辑录了数拾篇散文,叙述了她对人生的看法。她希望透过这本书,能唤起社会人士重新肯定残障人士的价值,平等地对待他们,更希望能鼓励残障人士,积极面对人生,肯定自我。
她称自己是轮椅上的小鸟,是想告诉大家,表面看来她像是困在轮椅中;但内心豁达,恰似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笑看人生。“人生虽然是凹凸不平,但能努力完成整个旅程,这才不枉此生。”这只小鸟在她的书中写上了这句说话。你的生命又是怎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