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关系,有时我会到百合谷社区茶座午膳,偶然见到一个叫做“有情有爱”的征文比赛。刚巧日前发生了一宗公务员突然发狂,斩伤邻家女孩的新闻(约在1996年3月)。两件事连在一起,遂触发了我要参加这征文比赛的意愿。我并非社工,对精神病患者的认识亦不算深,我纯粹以一个平凡人的角度去抒发一下我对他们的看法。
选择用“启思”这个笔名是因为聋人学校通常叫“启聪”;盲人学校叫“启明”,故这篇文章的笔名或可用“启思”、“启智”等,而我选用了“启思”。
提起精神病患者,一般人都会有一种惧怕的感觉,大多数更会敬而远之、避之则吉,而我却有点不同,我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敬而远之到同情、可怜他们,再进而愿意跟他们点头打招呼。
大约十年前,我和家人搬入沙田区一个公共屋邨,刚巧在自己所住的大厦地下有一间精神病人的中途宿舍。还记得当年获悉这个消息时,仿如晴天霹雳,心里涌出一种非常担心的感觉,之后每次进出大厦,总是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恐防有朝一日,宿舍内的人会突然发狂,弄出一些大家不想见到的惨剧来。而脑海中更不断浮现出电视剧集所播出的神经汉发狂斩人的血腥场面及报章上所看到的精神病患者飞越疯人院的大字标题。这一切都是我第一次接触精神病人的感觉。
然而,我在那儿居住了整整五年,一直都相安无事。我开始感到精神有问题的人不一定是很可怕的。电视上所见到的血腥和暴力镜头,只不过是商营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刻意将有关情节戏剧化,令观众胆战心惊,印象深刻,从而继续追看该剧集罢了。至于报章上的大字标题,不外是希望刺激读者阅报的兴趣,所以忽略了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他们似乎未有考虑到这样做会令市民大众对精神病人的误解,增加了他们康复后重投入社会的困难。结果可能导致这些康复者又再遇上新的情绪困扰。因此,我觉得传媒的渲染,对精神病患者是不公平的!我逐渐变得同情和可怜他们。这是我第二个阶段的感受。
后来,我由沙田搬去了蓝田,又碰到区内某大型私人屋村附近兴建精神病人的复康设施,居民为此而四出奔走、示威抗议。再加上工作上我也由其他地区转到爱群道,偶然上浸会爱群社会服务处,亦会遇见一些精神看似有问题的人。由于我一而再、再而三接触到精神病患者,而每一次都没有什么恐怖经历,我开始相信他们其实不大可怕,也不一定会伤害别人,他们只是生了病,需要好好照顾,悉心料理。所以我们应该同情和接纳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尽量施予援手,令他们早日康复!故我开始以身作则,跟一些比较熟络的精神病康复者点头打招。这是我现时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与做法。
我把自己十年来的对精神病人三个阶段的经历写出来,希望平衡一下传媒的误导,让普罗大众认识到精神病患者并不可怕,我们对他们的误解才最可怕、最可悲!同时我也希望精神病康复者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歧视和远离他们,将他们视作怪物、另类的,世上亦有些人愿意跟他们交个朋友、互相勉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