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仔自入读中心后,在课室内经常有一些滋扰及对抗性的表现。他的情绪偏向不稳定,经常发怒,很多时不守常规及不听从工作员的指令,而且要求别人即时满足他的需要。此外,他会不时无故用脚踢或推撞其他学童,在组内颇不受欢迎。工作员曾尝试在光仔犯错时加以制止、执行中心的常规以及提出要求,其后亦多番提醒和劝告,但他的行为始终未有改善。工作员倾向认为光仔问题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引人注意。
探访当日,兼收工作员安排了大约30分钟的时间,让笔者观察光仔在课室的行为表现,而光仔获编在同龄孩子的组别(N2)上课。就当日观察所得,他能理解组内的常规及行为要求,亦能大致跟随着体进行的活动。然而,他的专注力较弱,在等候或转换活动时容易分心,会自行离队寻找其他刺激。他并不即时服从工作员的指令和提示,在工作员再三要求下,他才重新跟随常规。不过,当日他对工作员的要求未有很大的反抗。光仔在组内态度比较疏离,不但少与其他学童交往,与工作员更鲜有的正面接触。
笔者其后与光仔的母亲进行面谈。她是家庭主妇,负责全时间照顾两名儿子(包括光仔及他八岁的哥哥)。由于丈夫需长时间工作,家中事无大小主要由她一人应付。光仔的哥哥年幼时并非由她亲自照顾,所以她缺乏育儿经验。对她来说,照顾及教育幼儿实非易事,而她亦表示甚难应付光仔在家中的行为。据童母形容,光仔自幼已十分顽皮,不但有许多的破坏行为,亦经常与哥哥发生冲突。此外,不管是谁,光仔都不肯服从,童母也拿他没办法。她坦言,当光仔的行为太过分而令她感到忍无可忍、气上心头时,她会体罚光仔。虽然这样能即时制止他的行为,但却无法防止他日后再犯。另外,光仔亦似乎越来越胆大,从前母亲只要拿着藤条阻吓已能奏效,但现在若非藤打,光仔一点也不畏惧。童母照顾光仔时实在感到非常吃力,她甚至认为光仔天性顽劣,连打都不怕,相信是很难学好。这种消极的想法或多或少会影响光仔母亲对儿子的态度,以致她平日对光仔是多责骂少赞赏。另外,由于她已花上很多的时间及精力应付光仔的问题行为,对于孩子在发展方面与同龄学童的差距,已无余力处理和协助。
个案分析
从个人层面而言,根据工作员的观察,光仔属慢热的孩子,需较长时间适应陌生环境,加上他的情绪反应倾向负面及强烈,故此需要照顾者更多的包容及忍耐,尤其在面对陌生事物及环境时,应给予时间及鼓励来协助适应。此外,光仔的整体发展迟缓,他的智能及语言能力当时只达两岁至两岁半的水平,致使他在理解环境要求及语言指令的能力上,与同龄学童均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他的专注力及表达自己需要的能力亦偏弱,照顾者必需了解他实际的能力水平,从而调节对他的要求及提供更多的协助。
家庭层面方面,光仔的母亲在生活中承受不少压力,由于需要照顾孩子及家庭,她极少有个人时间或社交活动。在处理幼儿方面,她感到很吃力及无助。在安排光仔入读中心前,她甚少向外界寻求支援,压力缺乏适当纾缓,容易情绪低落和不稳定。另外,童母在管教光仔时往往“言多于行”。其实,简短易明的指示,配以一定程度的身体介入或动作提示,对协助幼儿(尤其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学习跟从指令相当重要。再者,光仔的母亲倾向采用不一致的手法处理光仔的行为,时而屈就,时而惩罚,这使孩子难以学习遵守规范,容易透过发脾气来表达及达到自己的要求。她有时亦会施行体罚,但这除了可能会增加光仔以暴力待人的倾向外,更会使他较难与成人建立信任的关系。长期的批评及惩罚,亦会影响光仔的自我形象,假如他内化了“坏孩子”的形象,认定自己是不好的、是值得惩罚的,那么他更可能会放弃改好,以后会更肆无忌惮地“作恶”了!
至于幼儿中心方面,各工作员一直努力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协助光仔融入组内。不过,光仔的个人特质、对组员的滋扰以及不合作的态度,难免引起照顾者的负面情绪。因此,在专注处理光仔的问题行为的同时,照顾者容易忽略孩子的正面行为,以及他在融入组内所需的协助。
建议
与其他同龄的学童比较,光仔在适应环境、自我控制及学习遵守规范等方面,均需要照顾者更多的技巧及耐性。笔者趁着当日探访的机会,为光仔的母亲提供亲子辅导,目的是加强她在改善学童行为的动力和信心。笔者先向她解释光仔在发展及学习上的障碍,协助她了解孩子的限制及行为,同时亦让她意识到自己惯用的亲子模式及行为处理的方法,可能会为光仔带来的不良影响,希望她明白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改变儿子是“劣性难改”的观念,以及更能接纳孩子个人特质及行为表现。另一方面,笔者提出一些改善基本行为技巧的建议,例如童母需要“多行少言”,注意语言指令是否切合光仔的理解能力。同时,她应多留意孩子的正面行为,善用强化物(如赞赏和鼓励)代替批评,并采用除体罚外其他可行的行为处理方式。更重要的是,她应继续与中心职员保持合作及联系,一方面配合家居训练上来配合加强训练的成效,另一方面,工作员亦可透过日常生活的具体例子,逐步协助她运用所介绍的行为处理技巧。
在中心的层面,为成功协助光仔融入幼儿中心的生活,兼收工作员固然需根据光仔的能力及情况订立适合的训练计划,但负责班务的工作员的支持及合作更是不可少的。就光仔的个案来说,笔者建议需让教导光仔的工作员对他的个人特质、能力水平及限制有更多了解,使她们能适当地调节对光仔的要求。例如,工作员向孩子发出语言指令的同时,需配以较多的动作提示或图像辅助以协助他理解要求。另外,由于光仔专注力较弱,工作员宜尽量减少转换活动及缩短等候的时间,或安排一些他能投入的活动,从而避免他自行离开组别活动的情况。
此外,要改善光仔在组内的行为,中心绝对有需要维持清晰的环境结构以及推行奖罚分明的系统。再者,职员与学童的良好关系是协助其融入中心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建议兼收及负责班务的工作员多留意光仔的正面行为,多给他鼓励和赞赏,以强化和增加他的正面行为,让光仔逐步学习以正面行为得到其他人的注意及赞扬,避免他继续内化不良形象。对于孩子伤害别人、无礼及不守秩序的表现,成人容易感到无可奈何,甚至因感到权威受到挑战而怀怒,于是尝试采用惩罚加以控制。所以,工作员应留意自己与光仔相处时的相对情绪及反应,防止出现互相争取控制的循环。例如工作员可以把握机会,在光仔未犯错前作出引导及提示,而且应协助他预先了解犯错的后果,一旦犯错便切实执行,藉以减少他在未能遵守规则时与职员对峙的机会。
成效
笔者其后再有两次机会探访光仔就读的幼儿中心。光仔的母亲在年半后的一次会晤中,表示丈夫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多参与。同时,她找到一份兼职工作,不但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对她而言,这亦是减压的良方。另外,她亦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愤怒时宁愿先让自己冷静,然后才处理孩子的行为。兼收工作员亦表示光仔的母亲有尝试接受改善亲子技巧的建议。虽然她仍倾向采用屈就的模式,但已绝少使用体罚。凭藉班老师的合作,光仔的问题行为已大有改善,情绪大致稳定,而且在组内有不俗的投入及参与。尽管如此,工作员留意到,在他升班或负责的工作员有变动的初期,他与工作员对抗及不守秩序的情况又会增加,故仍需要照顾者更加耐心处理及协助。
结语
从光仔的个案可见,工作员当遇到幼儿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可尝试运用系统概念分析影响学童行为表现的因素,增加对导致及使学童行为持续因素的了解,并藉此根据个别学童的需要而计划提供适切的辅导,协助他们更顺利融入中心的活动和学习,增加训练学童的成效。